Tag: 信用卡

双标卡将逐渐退出中国信用卡的历史舞台

近日央行召集各大银行,召开了关于外币单标卡及双标卡发行管理的会议。其中一项议程就是发行流通了14年的“中国银联+境外卡组织”双标银行卡,被确定将不能再发新产品,正在使用的双标卡还可以正常使用,到期后需要被单标卡所替代。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还在发行双标信用卡,但仅限磁条卡,新发行的芯片信用卡已经几乎全部变为单一银联或单一境外卡组织标识的信用卡。今后,曾经风光一时的双标卡将逐渐退出中国信用卡的历史舞台。

单标卡

逐步代替双标卡

市民王先生持有的一张工银牡丹人民币、美元双币种信用卡今年8月份到期,他向银行申请换卡。结果银行给他寄来了一套两张卡,一张是万事达卡,卡号以55开头,另一张是银联卡,卡号以62开头。银行客服告诉他,两张卡仍共享一个额度,万事达卡刷美元、银联卡刷人民币;消费后无论是用网银、ATM还是支付宝、微信还款,只需给一个卡号还款就可以了。王先生很纳闷:原来万事达和银联两个标识在一张卡上,境内境外消费只带一张卡就可以,现在为什么要变成两张卡呢?这不是又多出保管一张卡片的麻烦么?

随后,王先生询问了多家银行是否还有双标卡,结果发现,工行、农行已经全面取消双标信用卡的发行,都改为发行单标套卡,即用户收到两张卡片,一张带有银联标识,一张带有Visa、万事达、JCB、美国运通等境外卡组织的标识。持卡人现有的双标卡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建行、交行、兴业、中信和招商银行等仍然可以申请双标卡,但是仅限于双标磁条卡。消费者要想申请安全性更高的芯片卡,则只能选择单标。

记者了解到,尽管监管部门此前没有发过文件叫停双标卡,但实际上单标卡取代双标卡这项工作已经默默开展好几年。换成单标卡后,持卡人在国内仍然可以使用银联标准卡消费,并且由于换发的银联标准卡必须是芯片卡,从技术角度看,不易被复制,被盗刷的机会更小,还支持非接触式小额支付,可应用于超市、公交、高速收费等领域。在国外,持卡人则需要携带两张银行卡进行消费,使用银联标准卡走银联通道进行支付,或使用境外卡组织的外币卡走国际卡组织通道进行支付。换句话说,消费者增加了多带一张卡的不便,但支付时有了更多选择也更加安全。

双标卡

具有中国特色

双标卡究竟是怎么来的?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办公室战略规划高级经理盛夏在2015年12月发表的一篇文章《双标卡的前世今生》中介绍,双标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产物,或者更准确地说,双标卡是中国银联在诞生初期与境外卡组织合作的“蜜月期”产物。

早在20世纪80年代,Visa、万事达、JCB等国际卡组织相继进入中国,但是我国的银行卡清算市场一直未向这些国际卡组织开放。2002年中国银联正式成立,并成为Visa、万事达国际银行卡组织的成员。同年12月,招商银行发行了中国银联与万事达卡合作的双币卡,我国首张双标卡由此诞生。

对于境外卡组织来说,我国政府对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管制使其无法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民币银行卡清算业务。要想打开中国银行卡市场,获得中国持卡人群体,就必须借助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而对于中国银联而言,在成立初期需要借助境外卡组织的帮助快速成长。从2003年初开始,在中国银联与Visa、万事达卡等国际卡组织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发行了大量的双标卡。

需要指出的是,双标卡与双币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双币卡是指同时拥有人民币和外币两个币种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它可以是双标双币卡,也可以是单标双币卡。如工行、中行都发行过Visa单标双币卡,具有人民币和美元两种结算账户,只能在工行、中行或贴有Visa标识的POS终端受理,不能走银联通道进行结算,所以单标双币卡发行量较少。

双标卡的

归属之争

单标卡逐渐替代双标卡_双标卡即将退出历史舞台_双币种信用卡

细心的持卡人可能会发现,双标卡的卡号大多以“3”、“4”或“5”开头,并不是以银联的BIN号“62”开头。这就意味着,双标卡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和归属权并不是中国银联,而是境外卡组织。当银联为62开头的信用卡推出优惠活动时,双标卡并不能参加。

自2005年开始,中国银联通过与国外当地卡组织或当地银行签约“协议收单”的方式进行海外市场的扩张,国际业务高速发展。双标卡让王先生这样的中国持卡人在境外消费时十分便利。但双标卡在国内仍然是要求统一走银联通道,这样的情况使得国际卡组织和中国银联的矛盾日益激化。

面对与中国银联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失利,Visa于2010年6月发声,停止使用中国银联的支付系统来处理“Visa+银联”联合品牌卡的国际交易,即金融机构必须通过Visa的支付系统来处理上述银行卡在中国境外的国际交易,不遵守的机构要予以重罚。中国银联也通知国内各商业银行暂停Visa双标卡的发行,只允许其发行Visa单标卡。

从2012年末开始,各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磁条卡升级为芯片卡的工作。但由于芯片卡采用的PBOC标准与EMV标准(Visa与万事达卡联合制定的国际银行芯片卡技术标准)的不同,受理芯片卡的POS终端只支持单一结算通道和标识的信用卡。因此不能把两种芯片放在一张卡上,原来双标卡的卡号也不再沿用。

盛夏指出:“可以说,双标卡的产生是中国银联与国际卡组织对利益追逐的结果,而对双标卡市场的争夺也是双方对利益的争夺。中国银联不甘心国际卡组织利用双标卡争夺国内用户、占用银联网络,对其来说这是倒贴钱的合作;国际卡组织则恼火中国银联抢夺了其在境外市场的资源。”

今后出国

该办几张卡?

现在,王先生还是十分怀念拥有双标卡的日子。他略带抱怨地向记者表示:“原来我的钱包里只有两张信用卡,都是双标卡。一张是银联和万事达,一张是银联和Visa,两张卡我都用5年了,无论在国内和国外,出行和购物只要这两张信用卡,甚至只带一张卡就全能解决,真的非常方便。今后要变成四张卡,钱包卡位都不够用了,必须得换成长钱包不说,还要记着四个不同的卡号,一下子不太习惯。”

支付领域资深研究人士陆金华介绍,双标卡曾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2003年到2005年,招行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双币卡的发卡量就突破100万张,创下了业界奇迹。之后国内各大银行纷纷效仿推出了各自的双标卡,具有国情特点的双标卡开创一个神话时代。近年来,随着国内信用卡的芯片化迁移,各大卡组织争相为自己的单标卡推出优惠活动,更是直接排斥了双标卡。此时央行正式提出停发双标卡只是加速了它的终结而已,即使没有央行的助推,各家银行和卡组织早晚也会彻底抛弃双标卡,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那么,今后咱老百姓出国究竟该办几张卡?办什么样的卡呢?陆金华建议,至少应该办三张单标卡——一张银联、一张Visa、一张万事达,其中最好有一张是“全币种”。“所谓全币种卡,是指在国外跨币种消费时,卡片不再收取货币兑换费。很多人误以为,全币种卡就是在日本消费记账日元,在欧洲消费记账欧元,在泰国记账用泰铢,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所谓全币卡大多数是美元和人民币记账的。若是万事达单标全币种卡,境外消费无论是日元、欧元还是泰铢,都会转换成美元账单。若是银联单标全币种卡,境外消费通常会直接转换成人民币账单。现在各银行卡组织为了促销,无论哪种单标卡,都是没有货币转换手续费的。”

(记者 张品秋)

暑期境外消费:用对信用卡可免货币转换费

多币种信用卡_双币种信用卡_免货币转换费

私家银行

暑假出游旺季临近,不少人选择去国外度假,顺便“血拼”一番。然而,跨境刷卡消费、取现都可能出现各种费用,若是在非美元交易的国家,还可能因为货币汇兑而出现1%-1.5%的转换手续费,算下来也会有一笔不小的开支。但若是选对信用卡,就能节省这些费用了。

多币种信用卡可免除转换费

一般来说,信用卡从结算货币上有单币种的和双币种的,前者以人民币单币卡居多,后者以人民币、美元双币卡居多,少数也有欧元或港元等其他货币的单、双币卡。如果是在美元区消费,刷双币卡就会以美元结算,还款时用美元或人民币购汇即可。但若是在非美货币区消费,那么计算时就要先将当地货币转换为美元,再将美元转换为人民币,通常国际卡组织会按刷卡金额收取1%-1.5%不等的转换费。如消费1000欧元,按1.5%的手续费计算,那么就要支付15欧元,还款时账单金额也会增加。

针对这种情况,有银行推出了多个外币账户的信用卡。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工行去年推出了一款多币种信用卡,与一般的单币种或双币种卡相比,这款信用卡可以提供包括美元、欧元、英镑、瑞士法郎、新加坡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日元、港元、新西兰元、人民币在内的11个币种账户。

“持卡人在境外消费时,费用会以当地货币形式直接计入对应账户,没有任何转换过程。比如在澳大利亚使用时直接以澳元入账,消费欧元时以欧元入账,还款时可直接还相应货币或用人民币购汇还款,没有‘借道’美元这一环,也就不存在货币转换费。”不过,工行工作人员提醒,在非上述外币区消费,还是需要货币转换费的。

民生银行也曾推出过一款“多币种留学生信用卡”,涵盖美元、欧元、英镑、澳元、加元等外币,在以上货币区一样可免去货币转换费。

用好优惠期同样可免转换费

如果没有多币种信用卡,又有什么省钱的办法吗?多了解持卡银行的优惠活动和信用卡品种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记者了解到,中行联合VISA推出了一款“长城环球通EMV信用卡”,是一种人民币、美元双币种信用卡,“在2014年12月31日前以任何币种消费都不收取1.5%的货币转换费用。”中行客服称。

农行推出的“悠然世界信用卡”,同样属于人民币、美元双币卡,据农行客服介绍,如果2015年12月31日前在全球范围以任意币种、任意渠道消费及取现,均可全免货币转换费。

走银联通道没有转换困扰

当然还有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就是:在有银联标识的商户直接走银联通道刷卡,这样就用当地货币直接折算成人民币,无需货币转换费。

记者咨询的多家银行工作人员都表示,使用银联通道是比较省钱的,而且现在境外很多地方都有银联特约商户,使用起来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困难。记者 刘薇 实习生 夏文辉

外资信用卡申请门槛再降 新版太平洋双币卡发行

外资信用卡申请门槛再降 新版太平洋双币卡发行

2005年07月18日 10:13

中新网7月18日电 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开始战略合作后的第一只产品–交通银行新版太平洋双币信用卡于7月15日下午在京举行首发式。该卡以”中国人的环球卡”为主题,被冠以交行和汇丰两行行名。这是继浦发-花旗信用卡后,又一张具有外资背景的信用卡登陆北京。

据介绍,新版太平洋双币信用卡充分利用交通银行和汇丰银行的境内外网点、客户、商户等各种资源,具有全天候免费热线、网上银行、密码签名自由选、短信提示服务、最长达56天的免息期等特色服务;还有积分奖励计划、航空里程计划和环球商户礼遇计划。7月25日至10月31日期间办卡还可享受三重优惠。这是继5月13日在上海首发后,交行-汇丰信用卡第一次在全国29个城市启动大规模发卡计划。

双币种信用卡_外资信用卡申请门槛降低_交通银行新版太平洋双币信用卡

先一个月登陆北京的浦发-花旗信用卡打消了人们对外资信用卡高不可攀的印象,年收入30000元即可申办普通卡。而新版太平洋双币信用卡将申请门槛再度降低,年收入24000元即可申请普通卡,但如果要申请金卡,则需要年收入12万元。从年费上看,这张由汇丰参与发行的信用卡也与市场上大多数信用卡年费持平,普通卡主卡年费100元,金卡主卡200元。大大低于花旗普卡180元,金卡360元的年费标准。

据介绍,交行在纽约、新加坡、东京有三个分行,在香港也有71年的经营历史,有10个支行,在欧洲还有两个代表处,并且汉城分行8月18日将要开业。尽管交行的国际网络初步建成,但和汇丰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将两者比较好的优势结合起来,则能给跨国公司、中国优秀的国际化公司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另外,在信用卡业务方面,汇丰在全球有两千多万个特约商户,交行在中国有很大的网络、特约商户和自助设备,这些都构成了两行在信用卡方面的互补。

交行双币信用卡的卡面设计非常独特,标准卡与金卡的卡面图案分别为地球与中国传统瑞兽–锦鲤和凤凰,创造性地将中国文化与环球服务有机地融合在小小的卡片上,准确而精彩地诠释了”中国人的环球卡”这一主题。记者注意到,一般银行消费18元人民币积1分的法则,在交行信用上则是消费1元人民币积1分,预计此政策将能在信用卡市场上掀起新的积分浪潮。